北京的这些地方,还留有“贫嘴张大民”的印记
北京的这些地方,还留有“贫嘴张大民”的印记
北京的这些地方,还留有“贫嘴张大民”的印记前些日子,很多人在(zài)朋友圈转发朱媛媛去世的消息。朱媛媛是位颇有才华的演员,她为广大观众留下了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中(zhōng)“李云芳”、话剧《四世同堂》中“韵梅”、电影《我的姐姐》中“姑妈”等一系列经典形象。其中(qízhōng),最为(zuìwèi)脍炙人口的角色,当属饰演张大民的妻子李云芳。
由著名文学家刘恒编剧的(de)(de)电视剧版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,讲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胡同故事。而这部戏的取景地(dì),就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的南锣鼓巷地区。拍摄的场景,也基本围绕着鼓楼南侧。可以说,这是一部(yībù)南锣地区胡同百姓的生活写照。
蓑衣(suōyī)胡同13号张氏“邻居”名人多
在电视剧片头曲的(de)部分,鼓楼、南锣的一些场景便相继出现。其中,就有(yǒu)炒豆胡同55号的门牌。而这55号院落,曾经是(shì)僧(sēng)格林沁王府所在。僧王府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郡王府,因为僧格林沁承袭的是科尔沁的郡王身份,在当时的京城,这个官获得的居住范围并不大。后来僧格林沁屡获战功,咸丰皇帝为他提供了双倍的俸禄(fènglù),这位郡王就斥巨资6000多两白银,买下(mǎixià)了僧王府旁边的区域(也就是昔日杭州织造的寓所),扩建成了拥有(yōngyǒu)117间房舍的王府。
张大民一家居住的地方,在距离炒豆胡同不远的蓑衣胡同内。胡同的名称容易让(ràng)人(rén)误会是生产或销售雨衣的胡同,其实(qíshí),在明朝之时,蓑衣胡同叫裟衣寺胡同,经过不断演变,最后叫成了蓑衣胡同。
蓑衣(suōyī)胡同(hútòng)13号蓑衣胡同的(de)中段路北,有一处规模颇大的院落,这(zhè)就是蓑衣胡同13号,院落曾经的主人是“金王家”。据说,这“金王家”是旗人,曾在内务府当差,掌管皇家金库。如今福祥胡同9号至17号、蓑衣胡同8号至14号,以前都是其府邸(fǔdǐ),算得上“富甲一方”。
蓑衣胡同13号狭窄的蓑衣胡同内极为(jíwéi)安静,在这条胡同里,曾经生活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兄弟溥任。据溥任先生的邻居介绍,后来更名“金友之”的他(tā),年轻时就立志(lìzhì)投身教育,后来他父亲用王府的院落兴办了(le)竞业小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溥任先生继续教书,直到退休。
有意思的是,溥任先生常年保持着两个习惯:每次骑自行车出门(chūmén),一定要逛书店(shūdiàn),只要进书店就(jiù)一定要买书。另外他(tā)出门散步一般都低着头溜达,只要看见地上有漂亮的小石头,一定会捡起来摩挲一番,好看的就带回家了。
电视剧中(zhōng),张大民一家所居住的大杂院,后身的门开在雨儿(yǔér)胡同,大致是雨儿胡同10号,也就是齐白石纪念馆斜对面的位置。
雨儿胡同齐白石旧居漫步于南锣鼓巷,有(yǒu)几条胡同,是(shì)必不能错过的(de),其中就包括雨儿胡同,还有菊儿胡同、帽儿胡同。雨儿胡同的名称是清代沿袭下来的,若推至明代,这里名曰“雨笼胡同”。
自雨儿胡同东口(dōngkǒu)一路往西,临近10号杂院,路北有一组颇为气派的四合院。细看门牌,是雨儿胡同11号、13号、15号院。这片规模不小的院落,自清代起,陆续居住过一批官宦名流。清初,这里是皇太极第四子叶布舒的府院。叶布舒是肃亲王豪格的弟弟、顺治帝福临的兄长。作为(zuòwéi)皇族成员(chéngyuán)之一,叶布舒没有(méiyǒu)太大作为,也没有多少野心。康熙(kāngxī)八年(1669年),叶布舒被晋封(jìnfēng)为辅国公。此后,他便无风无雨地走向人生的终点(zhōngdiǎn)。
到了清代中晚期,叶布舒家族的府邸,成为了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私宅。到了民国时期,董叔平(shūpíng)曾住在(zài)这里。新中国成立后(hòu),文化部将13号院买下,送给齐白石老人居住。现如今,挂在齐白石旧居厅堂墙壁上的一副对联,上款有(yǒu)“叔平仁兄”字样,便是从董叔平旧宅中留存下来(xiàlái)的。
除了短时间居住在雨儿胡同(hútòng),齐白石的(de)暮年岁月基本上都留在了跨车胡同的老宅里,直到1957年逝去。后来,雨儿胡同的院落转归北京画院(běijīnghuàyuàn)管理。如今,齐白石纪念馆也设置于此。
齐白石在雨儿胡同的旧居是(shì)啥模样?这是座比较典型的四合院。北房三间,作为齐白石的画室、卧室与会客厅。迎门一间(yījiān)(即会客厅)的墙上,有白石老人所篆书(zhuànshū)的联语:“大福宜富贵,长寿亦(yì)无疆”。西侧一间是画室,中置画案。东侧一间是卧室,备一具老床。
过了齐白石故居(gùjū),再往西走,不远处便是昔日“值年旗衙门”的旧址。在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的尾声,有(yǒu)一处张大民一家三口坐在房脊上放鸽子的镜头,镜头所涉及之处,大致就是这片地方。
何为“值年旗衙门”?话说清军入关(rùguān)前后,总共分为二十四个旗:满洲八旗、蒙古八旗、汉八旗。各旗设置(shèzhì)(shèzhì)一名都统(dūtǒng),两名副都统,以管理旗人事务。下设五名参领,五名副参领,掌颁都统、副都统的政令。再往下,设置佐领一职,管理三百名旗人。至康熙年间,佐领管理人数(rénshù)为一百五十人。如果人户滋生,就增加佐领人数。
清廷以旗人为主要依靠,而都统具有掌管旗务的(de)(de)重任,所以他们的地位极高,为从一品(yīpǐn)官员。清初,都统的地位甚至高于内阁大学士。帝王每以皇子、王公兼任都统职务(zhíwù)。最初,八旗的都统没有(méiyǒu)办公衙门(yámén)。雍正元年(1723年)九月,雍正帝下旨庄亲王与内务府,“将官房内,拣皇城附近选择八处,立为(lìwèi)管旗大人公所,房舍亦不用甚宽大”。自此之后,各旗有了一处“不甚宽大”的都统衙门。到后来,逐渐发展为每旗各有一处都统衙门,其地址大部分是在雍正年间确定。
八旗(qí)的另一办事机构是值月旗公署,这一衙门的出现,始于雍正年间,职责(zhízé)主要是组织旗务会议、协调(xiétiáo)各旗关系(guānxì)、稽查各旗事务。到了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皇帝下旨:将值月旗公署改成值年旗衙门。
在而今的雨儿胡同里,很难找到值年旗衙门的遗迹。即使是在《乾隆京城全图》上,其确切位置也(yě)未标出。根据《日下旧闻考》等史籍的记载,值年旗衙门就位于雨儿胡同的北侧(běicè),坐北朝南,四进院落(yuànluò),共有房屋四十楹。到了1917年,值年旗衙门的位置仍被记录在“地安门外雨儿(wàiyǔér)胡同路北(lùběi)”。经文物工作者的大体推断,雨儿胡同25、27、29、31、33号(hào),基本属于值年旗衙门的范围。其中25、27号是衙门附属镖局,路南30号院是值年旗衙门马圈(mǎjuàn),31号院是衙门的办公地。31号院门(yuànmén)对面,尚存一座八字形青砖照壁,或与衙门有些(yǒuxiē)关系。
蓑衣胡同(hútòng)、雨儿胡同是故事开展(kāizhǎn)的(de)主画面,张大民一家的活动,都在南锣附近。比如,张大民追求李云芳的情节,就发生在方砖厂胡同的西口。而今,这西口的面貌已经有很大改变。早年前,西口南侧不远处,是为宝书局的老铺面。再往前推,方砖厂胡同以东的一大片区域(qūyù),是明末清初将领洪承畴(hóngchéngchóu)的府邸。这条胡同的71、73号,曾是清代管银(yín)库的官员住宅,被称作“银王家”。胡同东段路北11号的通明寺,还是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下院(xiàyuàn)。
朱媛媛与“南锣(nánluó)”结缘
朱媛媛的母校,也在(zài)南锣地区,这便是著名的中央戏剧学院(zhōngyāngxìjùxuéyuàn)。朱媛媛就读于中戏的时间,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。这所位于东棉花胡同39号的院校,其前身乃是(nǎishì)“延安鲁迅艺术学院”、晋察冀边区“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”、“南京戏剧专科学校(zhuānkēxuéxiào)”等(děng)。1950年各校联合组建了中央戏剧学院。
中央戏剧学院大门毕业后,朱媛媛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。这座话剧院曾位于(wèiyú)南锣地区的帽儿胡同45号。明朝的时候,这里(zhèlǐ)是“灵明显佑宫(gōng)”的所在地,显佑宫建于永乐十三年(nián)(1415年),规模庞大,主要供奉真武大帝,被誉为“京城小武当”。这座宫观(gōngguān)的部分区域(或邻近区域),后来成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所在地。到(dào)了(le)乾隆十五年(shíwǔnián)(1750年),这里曾作为礼部(lǐbù)接待藩属贡使的“会同馆”使用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负责步军统领衙门事务的傅恒奏请乾隆帝,要求把步军统领衙门迁至帽儿胡同的会同馆,会同馆则迁到了东江米巷。
多年过去(guòqù),中央实验话剧院(huàjùyuàn)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,组成了中国国家话剧院,朱媛媛也成为国家话剧院的(de)演员。此后,国家话剧院的院址,迁到了广安门外达官营。跟着一块儿迁过去的,还有锦衣卫的守门石狮子。朱媛媛曾(céng)无数次地从石狮子近前走过(zǒuguò),也不知她还有印象否?
“张大民”与“李云芳(lǐyúnfāng)”的生活环境(huánjìng),反映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同居民的普遍状态(zhuàngtài)。张母与五个子女挤住在两间不大的平房内。后来儿女陆续搬出,但还要迎娶新过门的媳妇。最终(zuìzhōng),张大民只得在住所外另搭小房,连院落中的树都包了进去,这便是生活中的无奈。
多年以前,南锣地区还没有如今的商业气息,但(dàn)它充满了市井人家的生活(shēnghuó)情趣。在这些市井人家中,就(jiù)有很多个“张大民”。他们各家各户的人生经历,共同编织起(qǐ)北京胡同生活的酸甜苦辣。而今,我们追忆朱媛媛,回味朱媛媛所饰演(shìyǎn)的李云芳。其实,也是在追忆我们自己曾经的胡同岁月,或昔日的人生境遇。
(文中(wénzhōng)图片均为高申摄影)
来源:北京晚报五色土(wǔsètǔ)
前些日子,很多人在(zài)朋友圈转发朱媛媛去世的消息。朱媛媛是位颇有才华的演员,她为广大观众留下了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中(zhōng)“李云芳”、话剧《四世同堂》中“韵梅”、电影《我的姐姐》中“姑妈”等一系列经典形象。其中(qízhōng),最为(zuìwèi)脍炙人口的角色,当属饰演张大民的妻子李云芳。
由著名文学家刘恒编剧的(de)(de)电视剧版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,讲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胡同故事。而这部戏的取景地(dì),就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的南锣鼓巷地区。拍摄的场景,也基本围绕着鼓楼南侧。可以说,这是一部(yībù)南锣地区胡同百姓的生活写照。
蓑衣(suōyī)胡同13号张氏“邻居”名人多
在电视剧片头曲的(de)部分,鼓楼、南锣的一些场景便相继出现。其中,就有(yǒu)炒豆胡同55号的门牌。而这55号院落,曾经是(shì)僧(sēng)格林沁王府所在。僧王府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郡王府,因为僧格林沁承袭的是科尔沁的郡王身份,在当时的京城,这个官获得的居住范围并不大。后来僧格林沁屡获战功,咸丰皇帝为他提供了双倍的俸禄(fènglù),这位郡王就斥巨资6000多两白银,买下(mǎixià)了僧王府旁边的区域(也就是昔日杭州织造的寓所),扩建成了拥有(yōngyǒu)117间房舍的王府。
张大民一家居住的地方,在距离炒豆胡同不远的蓑衣胡同内。胡同的名称容易让(ràng)人(rén)误会是生产或销售雨衣的胡同,其实(qíshí),在明朝之时,蓑衣胡同叫裟衣寺胡同,经过不断演变,最后叫成了蓑衣胡同。
蓑衣(suōyī)胡同(hútòng)13号蓑衣胡同的(de)中段路北,有一处规模颇大的院落,这(zhè)就是蓑衣胡同13号,院落曾经的主人是“金王家”。据说,这“金王家”是旗人,曾在内务府当差,掌管皇家金库。如今福祥胡同9号至17号、蓑衣胡同8号至14号,以前都是其府邸(fǔdǐ),算得上“富甲一方”。
蓑衣胡同13号狭窄的蓑衣胡同内极为(jíwéi)安静,在这条胡同里,曾经生活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兄弟溥任。据溥任先生的邻居介绍,后来更名“金友之”的他(tā),年轻时就立志(lìzhì)投身教育,后来他父亲用王府的院落兴办了(le)竞业小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溥任先生继续教书,直到退休。
有意思的是,溥任先生常年保持着两个习惯:每次骑自行车出门(chūmén),一定要逛书店(shūdiàn),只要进书店就(jiù)一定要买书。另外他(tā)出门散步一般都低着头溜达,只要看见地上有漂亮的小石头,一定会捡起来摩挲一番,好看的就带回家了。
电视剧中(zhōng),张大民一家所居住的大杂院,后身的门开在雨儿(yǔér)胡同,大致是雨儿胡同10号,也就是齐白石纪念馆斜对面的位置。
雨儿胡同齐白石旧居漫步于南锣鼓巷,有(yǒu)几条胡同,是(shì)必不能错过的(de),其中就包括雨儿胡同,还有菊儿胡同、帽儿胡同。雨儿胡同的名称是清代沿袭下来的,若推至明代,这里名曰“雨笼胡同”。
自雨儿胡同东口(dōngkǒu)一路往西,临近10号杂院,路北有一组颇为气派的四合院。细看门牌,是雨儿胡同11号、13号、15号院。这片规模不小的院落,自清代起,陆续居住过一批官宦名流。清初,这里是皇太极第四子叶布舒的府院。叶布舒是肃亲王豪格的弟弟、顺治帝福临的兄长。作为(zuòwéi)皇族成员(chéngyuán)之一,叶布舒没有(méiyǒu)太大作为,也没有多少野心。康熙(kāngxī)八年(1669年),叶布舒被晋封(jìnfēng)为辅国公。此后,他便无风无雨地走向人生的终点(zhōngdiǎn)。
到了清代中晚期,叶布舒家族的府邸,成为了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私宅。到了民国时期,董叔平(shūpíng)曾住在(zài)这里。新中国成立后(hòu),文化部将13号院买下,送给齐白石老人居住。现如今,挂在齐白石旧居厅堂墙壁上的一副对联,上款有(yǒu)“叔平仁兄”字样,便是从董叔平旧宅中留存下来(xiàlái)的。
除了短时间居住在雨儿胡同(hútòng),齐白石的(de)暮年岁月基本上都留在了跨车胡同的老宅里,直到1957年逝去。后来,雨儿胡同的院落转归北京画院(běijīnghuàyuàn)管理。如今,齐白石纪念馆也设置于此。
齐白石在雨儿胡同的旧居是(shì)啥模样?这是座比较典型的四合院。北房三间,作为齐白石的画室、卧室与会客厅。迎门一间(yījiān)(即会客厅)的墙上,有白石老人所篆书(zhuànshū)的联语:“大福宜富贵,长寿亦(yì)无疆”。西侧一间是画室,中置画案。东侧一间是卧室,备一具老床。
过了齐白石故居(gùjū),再往西走,不远处便是昔日“值年旗衙门”的旧址。在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》的尾声,有(yǒu)一处张大民一家三口坐在房脊上放鸽子的镜头,镜头所涉及之处,大致就是这片地方。
何为“值年旗衙门”?话说清军入关(rùguān)前后,总共分为二十四个旗:满洲八旗、蒙古八旗、汉八旗。各旗设置(shèzhì)(shèzhì)一名都统(dūtǒng),两名副都统,以管理旗人事务。下设五名参领,五名副参领,掌颁都统、副都统的政令。再往下,设置佐领一职,管理三百名旗人。至康熙年间,佐领管理人数(rénshù)为一百五十人。如果人户滋生,就增加佐领人数。
清廷以旗人为主要依靠,而都统具有掌管旗务的(de)(de)重任,所以他们的地位极高,为从一品(yīpǐn)官员。清初,都统的地位甚至高于内阁大学士。帝王每以皇子、王公兼任都统职务(zhíwù)。最初,八旗的都统没有(méiyǒu)办公衙门(yámén)。雍正元年(1723年)九月,雍正帝下旨庄亲王与内务府,“将官房内,拣皇城附近选择八处,立为(lìwèi)管旗大人公所,房舍亦不用甚宽大”。自此之后,各旗有了一处“不甚宽大”的都统衙门。到后来,逐渐发展为每旗各有一处都统衙门,其地址大部分是在雍正年间确定。
八旗(qí)的另一办事机构是值月旗公署,这一衙门的出现,始于雍正年间,职责(zhízé)主要是组织旗务会议、协调(xiétiáo)各旗关系(guānxì)、稽查各旗事务。到了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皇帝下旨:将值月旗公署改成值年旗衙门。
在而今的雨儿胡同里,很难找到值年旗衙门的遗迹。即使是在《乾隆京城全图》上,其确切位置也(yě)未标出。根据《日下旧闻考》等史籍的记载,值年旗衙门就位于雨儿胡同的北侧(běicè),坐北朝南,四进院落(yuànluò),共有房屋四十楹。到了1917年,值年旗衙门的位置仍被记录在“地安门外雨儿(wàiyǔér)胡同路北(lùběi)”。经文物工作者的大体推断,雨儿胡同25、27、29、31、33号(hào),基本属于值年旗衙门的范围。其中25、27号是衙门附属镖局,路南30号院是值年旗衙门马圈(mǎjuàn),31号院是衙门的办公地。31号院门(yuànmén)对面,尚存一座八字形青砖照壁,或与衙门有些(yǒuxiē)关系。
蓑衣胡同(hútòng)、雨儿胡同是故事开展(kāizhǎn)的(de)主画面,张大民一家的活动,都在南锣附近。比如,张大民追求李云芳的情节,就发生在方砖厂胡同的西口。而今,这西口的面貌已经有很大改变。早年前,西口南侧不远处,是为宝书局的老铺面。再往前推,方砖厂胡同以东的一大片区域(qūyù),是明末清初将领洪承畴(hóngchéngchóu)的府邸。这条胡同的71、73号,曾是清代管银(yín)库的官员住宅,被称作“银王家”。胡同东段路北11号的通明寺,还是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下院(xiàyuàn)。
朱媛媛与“南锣(nánluó)”结缘
朱媛媛的母校,也在(zài)南锣地区,这便是著名的中央戏剧学院(zhōngyāngxìjùxuéyuàn)。朱媛媛就读于中戏的时间,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。这所位于东棉花胡同39号的院校,其前身乃是(nǎishì)“延安鲁迅艺术学院”、晋察冀边区“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”、“南京戏剧专科学校(zhuānkēxuéxiào)”等(děng)。1950年各校联合组建了中央戏剧学院。
中央戏剧学院大门毕业后,朱媛媛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。这座话剧院曾位于(wèiyú)南锣地区的帽儿胡同45号。明朝的时候,这里(zhèlǐ)是“灵明显佑宫(gōng)”的所在地,显佑宫建于永乐十三年(nián)(1415年),规模庞大,主要供奉真武大帝,被誉为“京城小武当”。这座宫观(gōngguān)的部分区域(或邻近区域),后来成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所在地。到(dào)了(le)乾隆十五年(shíwǔnián)(1750年),这里曾作为礼部(lǐbù)接待藩属贡使的“会同馆”使用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负责步军统领衙门事务的傅恒奏请乾隆帝,要求把步军统领衙门迁至帽儿胡同的会同馆,会同馆则迁到了东江米巷。
多年过去(guòqù),中央实验话剧院(huàjùyuàn)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,组成了中国国家话剧院,朱媛媛也成为国家话剧院的(de)演员。此后,国家话剧院的院址,迁到了广安门外达官营。跟着一块儿迁过去的,还有锦衣卫的守门石狮子。朱媛媛曾(céng)无数次地从石狮子近前走过(zǒuguò),也不知她还有印象否?
“张大民”与“李云芳(lǐyúnfāng)”的生活环境(huánjìng),反映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同居民的普遍状态(zhuàngtài)。张母与五个子女挤住在两间不大的平房内。后来儿女陆续搬出,但还要迎娶新过门的媳妇。最终(zuìzhōng),张大民只得在住所外另搭小房,连院落中的树都包了进去,这便是生活中的无奈。
多年以前,南锣地区还没有如今的商业气息,但(dàn)它充满了市井人家的生活(shēnghuó)情趣。在这些市井人家中,就(jiù)有很多个“张大民”。他们各家各户的人生经历,共同编织起(qǐ)北京胡同生活的酸甜苦辣。而今,我们追忆朱媛媛,回味朱媛媛所饰演(shìyǎn)的李云芳。其实,也是在追忆我们自己曾经的胡同岁月,或昔日的人生境遇。
(文中(wénzhōng)图片均为高申摄影)
来源:北京晚报五色土(wǔsètǔ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